近期,太平洋波澜再起:美国“罗斯福”号、“里根”号和“尼米兹”号三个航母打击群齐聚该地区。美海军总共10个航母打击群,除去在船厂大修以及往返基地和战区之间的航母,基本上能出动的都来了。在短期内于太平洋地区集中如此多的航母打击群,美国此举背后有什么意图?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大考量。

图说:美国“里根”号。视觉中国
首先是军事意图。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有3种典型的编成:在低威胁区巡逻或显示武力时,一般出动以1艘航母为核心的打击群,通常配备4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4艘反潜舰和1-2艘攻击型核潜艇;中等威胁区实施威慑时则以双航母编队;在高风险区或发生大规模局部战争时则采用三航母编队。联想起美国本月23日和日韩两国在日本海举行的针对朝鲜弹道导弹的军事演习,其威慑的意图不言自明——美国明确无误地向朝鲜发出信号,该地区已经被美国视为高风险区。
其次是外交意图。11月3日至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访问亚洲多国。众所周知,特朗普在上台之初曾就防务费用问题与盟国,包括日韩发生过不愉快,导致其军事盟友担心美国履行条约义务的可靠性。此次通过三航母打击群齐聚太平洋地区,美国向盟国也明确无误地发出信号,美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履行其军事义务,从而巩固其军事同盟体系。
最后是政治意图。这里所指的政治是地缘政治。美国是当今国际体系中的海洋霸权国家,而这个霸权是建立在美国无与伦比的海上力量能够对海洋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的。然而,这个基础现在却受制于美国日益增长的霸权护持成本以及日趋衰落的综合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今年春天,美国出现了航母真空期——全球海洋没有一艘美国航空母舰在巡航。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第一次。为了加强对全球海洋进行控制,特别是对世界海权体系的中心地区——太平洋地区加强控制,美国不惜出动三个航母打击群。
航空母舰是国际政治的笔尖。然而美国却并不总是用它书写和平篇章。这无益于美国的福祉,毕竟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上述行径是与之相悖的。
作者:马尧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研究国际问题中心特聘研究员